某音博主在个人账号上发布的一段视频,突然爆火。
跟随该博主的脚步,网友们一同走进了浙大晚上灯火通明的图书馆。
时钟指向11点半,保安“敲响”了闭馆的钟声,而浙大学子们学习的时钟却未停止摆动,他们只是转移了学习阵地。
凌晨1点多,校园里都是人,有的在走廊里伏案苦读,有的在咖啡厅争分夺秒,有的才结束一天的学习,甚至有些教授也才推着自行车踏上回家的路。
近距离“围观”浙大,一幕幕青春奋斗的画面让网友们震撼,不禁感慨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来的,甚至有网友戏称“失败和成功之间隔了一个名校”。
那么,真的是学历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吗?学历高的和学历低的人之间的差距鸿沟,难道就无法填补了吗?
视野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考研导师张雪峰在某一档节目上,与在座嘉宾有探讨一个问题:学历真有那么重要吗?
台下有嘉宾盛气凌人地说:“我的公司,就没有一个来自重点高校的员工。”
张雪峰霸气回怼,说:“所以你的公司不是世界500强。”
说话的嘉宾顿时面红耳赤,无法反驳。
这话扎心,却说出了就业的真相:高校和招聘公司的“联姻”,门当户对从来就是不二法则。
有一期面对面求职的节目,一位来自普通一本大学,学金融的应届毕业生小何问小米HR:“我们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不想去小企业,就想去大企业,难道一点儿机会也没有吗?”
HR问小何是否努力过,小何表示自己花钱上了3个月的面试培训班,还做了精美的中英文简历。
当发现小何的专业技能只是大学英语四级和国家计算机二级,HR又继续问他:“大学四年,你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小何回答说,自己做过学院的学生会会长,还被多家电视台采访过。
得知小何的学生会工作主要负责人事,HR接着说出的一番话,让原本自信满满的小何低下了头。
HR说:“你应聘金融投资,竟然把做人事的经历视作最骄傲的事,你的大学生活也蛮苍白的。”
针对大企业为何只要985,HR也给出了充分的理由,这些解释让小何陷入了沉默之中。
当小何沉浸在学生会工作,忙于面试培训时,同等专业985的学生在大三大四时,就已经在大型金融企业进行了至少为期6个月的实习。
有些甚至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找天使投资人。
小何只会以大学英语和国家计算机等级,来应答HR的专业技能提问时,而985的学生会说自己的托福和雅思分数,他们大多数的计算机技能也到了精通的水平。
对于公司而言,985学生的培养成本更低。HR举例说:“如果我们公司要做一个APP,他们拉三、四个人组个队,就可以做出来。”
最后,关于大学最值得骄傲的经历,985学生或是在本专业的尖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或是经常参加一些行业的国际性交流会议,这些专业能力恰恰是公司最看重的。
小米HR为何如此有底气?看他们的CEO雷军就知道了。
大一上学期,图书馆《硅谷之火》这本书,让他萌生成立一家伟大公司的梦想。
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一步一步接近并完成了梦想。40岁时他成立了小米,并带着小米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
孟子有一个对普通人的释义,说得非常好。他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众也。”
不知做什么,也不知为何而做,浑浑噩噩过完这一生,这就是普通人。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强者之所以为强者,是因为他们看得更远。一个人的视野有多远,他就能走多远。
想成功就得重复
尽管张雪峰认为,名校的光环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他看来,怎么上这个大学,比上什么大学更重要。
《围城》里的方鸿渐,不学无术,转了几个专业才勉强毕业。
后面有幸被岳父资助去国外读博,却辗转换了三所学校,胸无点墨,学无所成,最后就连文凭也是造假花钱买的。
现实生活中,把自己活成方鸿渐这样的人却不在少数。
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挤过独木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是低头玩手机,就是埋头睡大觉,甚至连逃课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于是挂科补考也变成了家常便饭。
有一个网友说,自己的同学每天通宵下机后,就会拍几张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家人还以为他起得早,哪里知道他发完照片不是上课,而是睡觉。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普通高校虚度光阴的学生,相对会比名校要多得多。
看了浙大凌晨的视频,许多人留言说,在自己学校,只有期末突击考试时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但是在名校,大家扎堆学习是常态。
学习讲究氛围,当周围都是认真学习的人,你的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
金秋九月,复旦大学的食堂,在晚上7点之后秒变图书馆,餐桌变课桌,触目可见都是沉浸式学习的学子们。
更不消说在教学楼,在走廊里,埋头苦学的学子们遍布学校的各个角落,连老师也在学习的行列中。
中秋佳节,美丽的北大湖畔遍布来拍照打卡的游客,而在教学楼里则是另一番景象,处处是畅游在知识海洋的学子们。
为了充分利用学习的时间,有些学生的中饭不过是几个包子或是一碗泡面。
有个黑龙江的网友住在哈工大附近,他分享说,哈工大的实验楼24小时灯火通明,来灵感的学生甚至会在零下二十几度,半夜跑去做实验。
他们真正是把勤学苦练的学习基因刻进了自己的骨子里。
大学这一亩三分地,从来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如何耕耘,毕业时自会见真章。
今年6月,四川教育发布的一则视频让网友直呼:姑娘们,你们太厉害了!
该视频分享的是四川师范大学2019级化学专业,一寝室6名女生全部研究生上岸的喜讯。
其中有一位名叫隆语佳的女生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并且还是直博!
她的大学四年,硕果累累。她有2篇论文发表在学术界顶尖舞台SCI期刊上,还曾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以优秀结题。
在全国性的竞赛中,她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荣获三等奖,英语也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耀眼夺目的成绩不是凭空而来,不过是当别人把时间花在升级打怪、逛街游玩、刷短视频等一些虚度光阴的事情上时,她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了。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
我们日复一日做的事情,最终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
一个人想要成功,就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历高低有区别吗
果然财税CEO邱燕青长期在思考一个问题:学历高的人和学历低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因为不争的社会现实是:大概率成才的人,还是出自学历高的这类人群。
邱燕青总不愿相信这只是一纸学历的问题,于是他同一些从北大、清华、西北政法大学等名校毕业的人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
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学历不是一张纸,而是一种精神内核。
关于高学历的人和低学历的人之间的差别,他有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首先,底层素质不同。同样不会做的一件事情,学历高的人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一样,所以上手更快。而这得益于他们长期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更善于思考并解决问题。
其次,名校毕业的人目标感更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明确自己的工作规划,并能给自己设置阶段性的小目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邱燕青看来,并不是学历的差距,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学历高的人,经历过寒窗苦读,而且还能坚持继续苦行僧般的学习,这种能吃苦的精神,给他带来的耐力和韧性用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能为他助力,让他做什么像什么。
那么,既然并非一纸学历定终身,学历低的或是普通人,还能改变或者逆袭吗?
人生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重新出发。只要找对方法,就能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我们来听听宠物食品行业的头部品牌,卫仕CEO吕少骏在他的个人账号上是怎么说的。
吕少骏分享了一段他本人的亲身经历,毕业一年后,他与大学的好友见面,发觉原本差距很小的两个人已经拉开了距离。
短短的一年中,对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看问题的见解也更加透彻。
好友告诉吕少骏,自己有幸认识了一位好老板。这位老板介绍他看了许多书,然后带他出席很多重要的场合。
尽管好友只是负责记录的部分,但在倾听那些优秀的人之间的交流时,他吸收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好友每天回到家后,会反复研读白天记录的信息,然后进行总结。
好友每天投入很多时间在复盘上,别人好的观点逐渐变成了他自己头脑里的认知。正是这样的认知差,造就了他与吕少骏之间的差距。
于是吕少骏照着好友的方法学习,他读了许多史书和人物传记,提高了自己的认知。然后他还努力拓展自己的圈子,向上社交,见识更多比他厉害的前辈。
就这样吕少骏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拥有上千名员工,年销售额十几个亿的商业大鳄。
这段经历让吕少骏在工作中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信奉终身学习的他,经常在公司创办读书会,还会邀请一些行业大咖来培训员工。
另外,像他这样的公司管理层,还会和新员工之间进行交流,让他们见识优秀的圈子,树立自己的目标,同公司一起成长。
听了这么多故事,我们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是视野和习惯的较量。
视野决定了我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习惯造就了我们的行为和能力。
视野和习惯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方式,从而拉开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听过一句话,深以为然:“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不断收获应对生活的底气和智慧。”
尽管人生而不同,但我们依然可以把时间投入在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缩短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拉开与过去的自己的差距,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
愿你我,都能怀抱梦想,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秋日生活打卡季#
声明: 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事件,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