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高温天气的持续,有关天气预报是否“低报”温度的质疑声在网络上逐渐升温,不少网友表示,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温度似乎总是高于天气预报所报的温度,特别是在酷暑难耐的夏日,体感温度往往远超40℃,而天气预报却鲜有报出如此高温,面对这样的质疑,官方给出了详细回应。
官方强调,气温的测量有着严格的标准环境,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气象部门所监测和发布的气温数据,来源于标准化场地中的百叶箱,这种百叶箱必须设立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高,且周围环境需开阔,确保无高大建筑或树木等遮挡物影响温度和风速的测量,这样的设置旨在最小化太阳直接辐射和风速等外部因素对温度读数的影响,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众所感受到的温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官方解释,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存在差异,城市内各种下垫面材料、建筑布局、车辆尾气等都会对局部环境温度产生影响,在夏季阳光强烈的时候,水泥路或柏油路的表面温度可能轻易超过50℃,深色座椅在暴晒后甚至可能达到60℃以上,这些都不是标准气温的测量值,而是物体表面的温度,与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数据存在本质区别。
官方还指出,气温与体感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体感温度不仅受气温影响,还受到地面辐射热、风力、湿度以及个人身体状况、穿着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即使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体感温度感受,为了更贴近公众的实际感受,气象部门已经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发布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等生活气象指数,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天气服务。
针对网友提出的“天气预报是否低报温度”的问题,官方明确表示,天气预报的温度数据是基于标准化测量的结果,并非主观“低报”,在高温天气中,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公众注意防暑降温,气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力求从气象角度提供更精准的体感温度预报,以满足公众对天气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在炎炎夏日里,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于公众的生活和工作安排至关重要,官方的回应不仅解答了公众的疑惑,也展示了气象部门在提供精准天气信息方面的努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天气预报正逐渐变得更加精准和贴心,为公众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官方也提醒公众,在高温天气中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及时补充水分,以防中暑和其他健康问题,对于户外工作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更应特别注意防暑措施,确保身体健康。
天气预报并非“不敢报40℃”,而是基于科学测量和标准化流程提供准确的气温数据,公众在理解和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考虑到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差异以及个人体感温度的多样性,通过加强科普宣传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天气预报信息,为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