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
出土文物
据了解,墓虽然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内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最重要的随葬物品极为珍贵一共有8件,“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是曹操的遗骨。
曹操风云一世,但其墓地千古难寻。曹操墓究竟在哪里,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探索的热点,其间说法不一。古人究竟布下了什么迷魂阵,让人们如此艰难的寻找
七十二疑冢
关于曹操墓地,流传最广的要属“七十二疑冢”之说,有史籍记载,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然而《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过去在民间传说中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这又使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曹操病逝后,被安葬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魏书·文帝纪》记载说曹操葬于故里谯陵,这里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等人的墓地也在这里。
还有人根据资料和实物分析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与今河北临漳习文村一带的结论。
“聊斋”中的神奇
二百年前的一个盛夏,人们一直在盛传,漳河的水怪又开始吃人了。不听劝阻在河中洗澡的人们,洗着洗着就突然被什么东西拽入河底,不久河面就会浮现一条胳膊或者半个脑袋,于是村民们再没有人敢接近这条河了。
当地的县令也知道了这件事,为了探个究竟,他把上游水截住,河水落下去了,没有发现怪物,但在山崖底部,发现了一个很深的架着一排水轮转刀的大洞。人们把刀撤下来,走进洞内,看到一个石碑,石碑的上面写着“曹孟德之墓”,打开墓室,里面奇珍异宝无数。
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聊斋志异》讲的虽然都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传奇,而关于曹操墓的这个故事,并不完全是捕风捉影。
一些古籍中也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魏文帝曾下《止临菑侯植求祭先王诏》,有“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之句为据,又有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
古墓新说
有人认为古人对阴宅是非常重视的,曹操这么有权势的人,他的阴宅一定会非常豪华,而且也不可能轻易的被人找到。《三国演义》里说曹操生性多疑奸诈敏感,有人推测他的陵墓“蒸发”是其性格使然。据传,曹操早年曾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的惨状,因此,他为防止自己死后遭遇不幸而想方设法让墓地神秘莫测。
一位考古专家在传说的曹操墓所在地曾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新证据。
这个新证据就是在河北临漳发现了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古墓,这个古墓上的墓志铭清楚的写明,它就建在曹操墓的旁边,根据 这句话,可以大概判断出曹操墓的一个位置。但是目前国家有规定,禁止挖掘帝王的陵墓,虽然说曹操生前没有称帝,但是死后也是被追封为魏武帝,所以这个考古工作就没有继续下去。看来百姓传说的在河底发现过曹操墓的说法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上述诸多观点,或因缺乏实物佐证而不能断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认。曹操陵墓何在?已经成为人们永远追逐的热点,也成了后世争论不休的悬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