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30日凌晨,F1巴林大奖赛在巴林国际赛道正式开赛。这场比赛注定是会被记入F1赛车史册的一站比赛,并不是因为汉密尔顿获得了冠军,而是哈斯车队的罗曼·格罗斯让的“死里逃生”。
发车灯亮起,所有车手都在用最短的时间争夺最佳的赛车线,难免会有轻微的碰撞。在第一圈的3号弯处,格罗斯让希望从右侧完成快速超车,不幸碰到了红牛二队车手丹尼尔·科维亚特的左前轮,直接失去了车身平衡,以220公里/小时的速度狠狠撞上了隔离墙。从下面视频中,不难发现3号弯的右侧缓冲区非常的窄小,隔离墙与赛道位置很近,失控的赛车被强大的冲击力撕成两截,并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
在大火中的19秒
科维亚特表示:“起初被他(格罗斯让)这样撞到我很生气,我想说‘他到底在搞什么东西’?但后来当我从后视镜看到熊熊烈火,我的想法立刻改变,我只希望他人没事。”
事故发生后,赛会第一时间出动了红旗,终止了比赛。场边的救援人员也迅速达到事故现场开启了救援行动,此时格罗斯让完全笼罩在熊熊大火之中。从赛车起火到格罗斯让自行爬出赛车,他用了19秒的时间。F1规则规定,要求车队在设计赛车时,必须让车手能够在5秒内脱身。显然这个时间在很多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个时候F1的防火服便起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在每个赛季开始之前赛会都会对车手进行逃生测试,并且要求在每一环节都必须达到完美。只有这样反复的进行训练,才能确保在如此严重的事故下,格罗斯让可以保持冷静,出色的防火服抵抗住了熊熊烈火,留给了他足够的逃生时间。最终,格罗斯让在事故中仅手腕和脚踝有轻微烧伤。在看到格罗斯让可以自主逃离火海后,全场所有的车队工作人员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救命光环”的Halo系统
F1的防火服只是保护格罗斯让不被大火灼伤罢了,此次事故的实际功臣其实是Halo系统。Halo系统即F1赛车座舱保护系统,可以为车手提供充分的头部保护,避免车手免受飞行杂物或者翻车的危害。Halo系统是F1赛车上最坚固的部件,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直径50毫米的钛结构件,重量约为7公斤。在之前的测试中,这7公斤可以承受约12吨的冲击力。国际汽联在2018年正式规定,所有新赛季的赛车强制安装Halo系统。
但是,其实Halo系统一开始并不受大家的欢迎。奔驰车队的CEO沃尔夫曾表示:“我对Halo的印象不太好,如果你给我一把电锯,我一定给它锯下来。”至于大家对Halo系统不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样子实在是太丑,被大家戏谑的称为“人字拖”;第二该系统必须配合底盘加强才能实现最大的保护,这就意味着赛车必须要增加20公斤的重量。第三“人字拖”的设计,非常影响驾驶者视线,而且会影响车辆的空气动力学。
谁都逃不过真香定理,在事故过后格罗斯让主动录制了一段视频向大家报平安。在视频中格罗斯让说道:“大家好,只是想和你们说一声我很好,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之前并不喜欢Halo系统,但如果没有它我可能就不能在这里和大家说话了,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希望接下来我可以用手给你们发信息。”
日趋完善的F1安全体系
回首最初的F1比赛,在追求极速的同时,死亡的阴霾始终笼罩着整个赛场。早期的F1赛事,各大车企只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赛车的防护系统几乎为零。赛车服是棉质的、头盔是皮质的、安全带也不是强制的,甚至很多赛车的设计只为了更轻、更快,完全不把安全放在眼里。
1955.1.16?阿根廷大奖赛?
方吉奥驾驶梅赛德斯-奔驰W196
1967年,法拉利车手洛伦佐·班迪尼在摩纳哥站撞车导致油箱起火,车手困在驾驶舱内导致不幸身亡。据当时同场车手回忆道“他被困在车里,直到烧焦,整场比赛我们都能闻到烤肉的味道,每次经过那里,都触目惊心。”时常在想,如果Hans系统(Head?And?Neck?Support,头颈部支撑)和Halo系统早几年出现,车神塞纳是不是就不用眠于1994年圣马力诺伊莫拉赛道了。
1967.5.7?摩纳哥大奖赛?
约翰·苏蒂斯驾驶本田RA273赛车
穿过洛伦佐·班迪尼的事故造成的浓烟
1994.5.1?埃尔顿·塞纳驾驶FW16
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伊莫拉赛道第七圈冲出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车辆本身的安全在不断发展的F1赛车技术中越来越好,这次格罗斯让能在火海中死里逃生,整个赛场的救援机制同样功不可没。救援人员、安全车几乎是第一时间前往实发地点,非常专业、快速、准确的展开救援活动。
要知道这在早期的F1比赛中,赛道安全简直形同虚设。杰基·斯图尔特在回忆他在比利时斯帕赛道遭遇的事故时说道:“我冲出赛道,撞穿了一段木篱笆,我被困在车里超过30分钟。另外一名车手格拉厄姆·希尔,放弃了比赛,从观众那里借来了扳手,移开方向盘,把我从车里救出来。后来,他们去找救护车,结果我足足等了25分钟它才来。是的,整个急救系统就是一团屎。”
在这些前辈的不断努力下,如今的赛车安全、赛场救援机制日趋完善。在享受速度与激情的同时,能够更安全的完成比赛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格罗斯让的事故也再一次给F1敲响了警钟,在探索F1安全的道路上是没有终点的,只有在一次次的事故中不断的学习、改进,才能确保每一位车手都能安全的回家。
你印象里最严重的F1事故是哪起?
欢迎分享给我你的理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罗曼·格罗斯让的介绍
赛车从来都不是一项安全的运动。
从1938年F1创立至今,理查德·希曼、沃尔夫冈·冯·特里普斯、埃尔顿·塞纳、朱尔斯·比安奇……一位又一位天才车手,在比赛事故中离我们而去,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赛车运动的危险与残酷。
11月29日,F1巴林大奖赛,发车第一圈的第一弯刚刚过去。哈斯车队的车手就突然从赛道左侧向右猛打方向盘,不幸撞上了身后红牛二队车手科维亚特的左前轮,导致车辆瞬间失控,以220Km/h的速度径直冲向场边护墙,仅一瞬间就被火海吞没。
但幸运的是,安全车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救援,救出了在大火中整整呆了28秒的格罗斯让。事后,哈斯车队发布消息称,格罗斯让在此次事故中仅手腕、脚踝有轻微烧伤,没有生命危险。
很多人说这是幸运女神的眷顾。没错,格罗斯让的获救确实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更为重要的是F1近年来在安全方面所采用的措施。
六点式安全带和HANS的应用让车手在受到猛烈撞击后可以被牢牢固定在车位上;?
防火服和头盔的防护可以让车手在火海中坚持了近半分钟;
单体壳在吸能的同时没有让车内发生形变,为他的逃离提供了空间;
HALO顶住了冲击,帮他挡住了护栏;
而救援车在第一圈跟在方阵后面的举措,也为营救争取了时间。
……
不夸张的说,如果以上环节有哪一点出错,格罗斯让都很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F1头顶上的一柄利剑。因此,有很多的人一直都在致力于赛车安全的推动。防火服、头盔、HANS、HALO、单体壳,以及各种安全规则的推出,皆是他们努力的成果。
但较为遗憾的是,每一次安全的改革,都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惨痛的经历。
比如1995年,芬兰车手哈基宁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赛道发生事故,导致颈椎骨严重破裂。这时,人们意识到虽然六点安全带可以将车手身体死死固定在座椅上,但是车手的头部和颈部没有任何固定措施,在发生剧烈撞击时,会成为最危险的部分。
于是就有了HANS的出现。比如1978年意大利站,因为没有及时救治,导致当年罗尼彼得森因伤势过重身亡。从那之后,西特沃特金斯教授就决定让医疗车在第一圈时跟在赛车方阵的后面,来预防发车时可能会遇到的大事故。
再比如2014年的日本铃鹿站,马鲁西亚车队的赛车手比安奇因撞上了赛道边上的吊车,头部遭到重创,住院九个多月后身亡。自此,赛会就针对车手的头部保护研发出了HALO系统,并强制应用到所有F1赛车上。
以上事故,在F1的历史长河中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在F1成立的几十年中,就已经有超过200位的车手,在安全事故中丧失了生命。
就如同开头说的那样,赛车从来都不是一项安全的运动。但这些赛车先驱们,以及赛会的每个人工作人员,都在用他们的行动,为后来者铺一条更为安全的赛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罗曼·格罗斯让(英语:Romain Grosjean,1986年4月17日-),是持法国赛车驾照的一级方程式赛车和GP2车手,出生于瑞士日内瓦(Geneva)。罗曼·格罗斯让是现役F1车手,现为哈斯车队一号车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