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2021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是什么)

admin 科普百科 2024-03-25 459 0 [db:tag]

2021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022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如下: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 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从四个方面凸显文化自信:

一、新课标希望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这一过程当中,热爱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在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过程中,能够热爱国家语言文字。二、在文 化自信中,培养学生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

三、对于当代文化,要求学生关心社会文化生活,并积极地与文化活动。四、 对于外国文化,特别是其他国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借鉴, 感受多样精彩的世界文化,开阔文化的视野,吸收文化精华。

第二是语言运用方面,强调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能够积累语感和个体语 言经验。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的过程,不断地获得良好的语感。了解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还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能具有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感受语 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产生深厚情感。

第三是思维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五个方面。

二是说明了思维的五个品质。最后是培养学生崇尚真知、探索创新的精神,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崇尚真知、敢于探索创新、积极思考的习惯。

最后一点是审美创造,也包括三点,第一是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 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从而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

在此基础上,培养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后就是形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涵养高雅情趣。

四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在新课标里也有着明确的阐释。课标里有一段话描述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语言和审美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审美、文化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的,也就是学生 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语言运用作为基础的。

新增的核心素养也带动着教与学的变革,语文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立足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