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春末,农历三月。
拼音:暮春 [mù chūn]。
引证:杨朔 《木棉花》:“北方才是暮春,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
用法示例:
1、暮春时节,天气更暖和了。田里到处是热闹的蛙鸣;黄鹂、杜鹃悠徐地发出婉丽的啼声;茁壮的秧苗青翠欲流;堤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的洒下来。
2、那株紫丁香到了暮春,满树便开出字色的小花,那话并不艳丽,想笔尖大小,绽放开来,却纯净雅洁,犹如一片紫色的迷离的雾。
近义词:
一、季春 [jì chūn]
释义: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
引证:曹植 《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
二、早春 [zǎo chūn]
释义:初春。
引证:峻青 《秋色赋·瑞雪图》:“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天气中,冒着风雪,踏着冰冻的土地,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春耕、开荒活动。”
三、初春 [chū chūn]
释义:春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春。
引证:鲁迅 《彷徨·伤逝》:“初春的夜,还是那么长。”
初春、仲春、暮春怎么分?分别是什么意思?
暮春
杜甫(唐)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注释:
拥塞:拥挤,堵塞。虚:空。映空:空旷辽阔。
柳新暗:指柳叶浓绿苍翠。鸳鹭:鸳鸯、鹭鸶。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挟子:携带儿女。翻飞:忽上忽下来回飞。丛:聚。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早春,当时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西阁。
? 首联:“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因卧病困于这巫峡中,潇湘洞庭的空阔苍茫终成虚空。上下句紧密相接,因果互见,因卧病而拥塞,因拥塞而潇湘不能至,因而虚空了这山光水色。“在”与“虚”正反相对,皆非所愿。
? 颔联:“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继续写峡中之景,此联用了倒装句式,原为“楚天四时雨不断,巫峡千里风常吹。”诗人将“不断”“常吹”放在前,突出了频次之高,峡中风雨不断,更让诗人向往潇湘洞庭云映空之色。
? 颈联:“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此联写暮春之景,沙滩上柳色掩映着草阁,城边的池塘边莲花含苞欲放,“柳新暗”对“莲欲红”,色彩暗对明,绿对红,对比鲜明,“新”与“欲”又暗含时光悄悄的流逝,而诗人更苦于留滞峡中,不能前行。
? 尾联:“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暮春”对应诗题,诗人自比鸳鹭,立于洲渚,携带子女群飞在此峡中,不能展翅高飞,心中徒增郁闷。
参考书目 :仇兆鳌《杜诗详注》
初春,又称孟春、早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具体指立春至惊蜇期间。它意味着温暖,鸟语花香,是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的季节。
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仲春。仲春在24个节气中属于惊蛰、春分两个节气。
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此时雨水较多。
扩展资料
1、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2、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
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3、反映天气现象节气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4、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百度百科—初春
百度百科—仲春
百度百科—暮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